一、培养目标与要求
面向汽车维修企业一线,培养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并能按照作业规范熟练完成汽车维护和常规维修等工作任务的技能人才。
二、专业设置背景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汽车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汽车产业正向机电一体化、新能源化、新技术、智能化等方面快速发展,这必然需要汽车维修专业、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
三、招生对象与修业年限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学 制:三年
四、人才培养规格和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一)专门技术能力
1.掌握本专业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理论知识。
2.牢固掌握现代汽车构造和工作原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3.牢固掌握现代汽车维修、检测诊断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4.掌握现代汽车的性能评价、技术使用的基本知识。
5.掌握现代汽车检测诊断设备的构造、原理、使用与维修方面的专业知识。
6.熟悉汽车维护和常规修理等作业流程。
(二)关键能力
能组织、指导维修人员解决本职业维修过程中汽车发动机、底盘、电器等设备出现的关键技术问题。
能看懂较复杂的汽车装配图。
(三)职业延展能力
1.能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查阅汽车维修资料
2.按照岗位工作要求,熟悉汽车维修业务流程。
3.具有汽车驾驶能力。
4.团队协作能力
(四)基本素质
1.具有机械识图、绘制简单零件图和零件装配的公差与配合的基本能力。
2.具有对现代汽车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进行深入分析的能力。
3.具有对现代汽车进行维修和检测诊断的能力。
4.具有对现代汽车进行性能评价和试验的能力。
5.能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查阅汽车维修资料.
6.按照岗位工作要求,熟悉汽车维修业务流程。
7.具有汽车驾驶能力。
(五)核心职业能力
1.汽车维修中级技术等级证书。
2.汽车驾驶证书。(可选)
五、主要专业理论课程
1 .专业主干课程:
新车检查、汽车维护、汽车发动机维修、汽车底盘维修、汽车电气维修、汽车营销。
2 . 主干课程说明:
(一)公共文化课程
1.德育 ( 106 学时,6学分)
课程学习内容:树立正确人生观、心理健康教育、良好品德的养成;货币的职能及发展、市场经济的特征及国家宏观调控、现代企业的地位及作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国家财政和国际经济组织;职业道德规范内容和观念、职业道德的养成。
课程教学及考核要求: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专题讲座法、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辩论法、视频欣赏法,使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课堂气氛及师生互动。课程考核以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原则,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过程性成绩(包括考勤、课堂纪律、课外作业、回答问题等)占总成绩的40%, 期末考核采用试卷的形式,占总成绩的60%。
2.计算机应用基础 ( 64 学时,4学分)
课程学习内容: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XP/Windows 7;Word 2010;Excel 2010;Powerpoint2010;Frontpage2010;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课程教学及考核要求:采用多媒体一体化教学模式,内容设计为任务驱动式的各个模块。要求学生了理解计算机的相关概念,如硬件、软件、文件、任务、数据、计算机网络等。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方法,尤其是Office 2010系列软件的操作方法,能熟练的使用WORD2010进行文档的设置和编辑,如公司文件的制作,表格的建立,图文混排等。能熟练地使用EXCEL2010进行数据的基本处理,如排序、筛迁、数据透视表、公式应用等。能熟练地使用PowerPoint 进行幻灯片的制作,如报告、演讲稿等。教学实例要和专业实践相结合。开设课程的学期安排实习,实习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40%,期末进行课程终结考试,占学期总成绩的40%,考核方式为上机实践考试。平时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应有平时成绩,若学生没有完成一体化教学中的十二次任务,则该学生不得参加期末考试。
本课程为考查课程。成绩评定:平时20%,实习40%,考试40%。
(二)专业基础课
3.机械制图( 172学时,10学分)
课程学习内容: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立体的投影;组合体;轴测图;机件的基本表达方法;常用机件及结构要素的特殊表示法;零件图;装配图
课程教学及考核要求:本课程实践性较强,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还要安排实践性教学,注意讲与练的结合,尽量利用与本专业相关的零部件进行绘图练习。
本课程为考试课,期末70%,平时30%
4.电工与电子技术 (96 学时,5学分)
课程学习内容:电工基础知识(直流电路与电容器、电磁现象与磁路、正弦交流电路);电子技术基础(二极管及整流电路、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数字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
课程教学及考核要求: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讲完理论进行实训,讲练结合。内容设计为任务驱动式的各个模块。要求学生了解电工电子电路的相关概念,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如万用表、示波器和信号源等,理解电路测量数据的含义,能对电路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
实习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40%,期末进行课程终结考试,占学期总成绩的40%,考核方式为上机实践考试。平时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应有平时成绩。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成绩评定:平时20%,实习40%,考试40%。
(三)项目任务模块
5. 汽车发动机维修( 324 学时,18学分)
课程学习内容:发动机总体构造;曲柄连杆机构构造与维修;配气机构构造与维修;汽油机燃料供给系构造与维修;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构造与维修;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润滑系构造与维修;冷却系构造与维修;发动机的装配与维修。
课程教学及考核要求: 理解掌握发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理解并掌握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的的基本组成、构造特点及维修方法;掌握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构造特点及维修方法;了解柴油机的燃料供给系统的组成;掌握发动机的装配调试的一般程序。
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讲完理论进行实训,讲练结合。内容设计为任务驱动式的各个模块。本课程为考试课,期末70%,平时30%。
6.汽车底盘维修(306 学时,17学分)
课程学习内容:传动系统的结构与维修;行驶系的结构与维修;转向系的结构与维修;制动系的结构与维修。
课程教学及考核要求:了解汽车底盘的基本组成,掌握汽车行驶原理;掌握底盘各总成的基本结构组成;理解汽车行驶性能对底盘各系统的要求;掌握底盘各总成的拆装、调整知识;掌握底盘各总成常见故障的判断和维修方法;了解汽车新结构新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讲完理论进行实训,讲练结合。内容设计为任务驱动式的各个模块。本课程为考试课,期末70%,平时30%。
7.汽车电气维修(210 学时,12学分)
课程学习内容:电源系(蓄电池;交流发电机及调节器);起动系 (起动机及电路); 点火系统;照明设备与信号装置;仪表与辅助电器设备;安全与舒适系统。
课程教学与考核要求:
(1)了解蓄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蓄电池检测、维护及使用方法。
(2)掌握发电机及调节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检测维修方法;掌握汽车电源系的组成、电路及检测维修方法。
(3)掌握起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及检测维修方法;掌握电动系统的组成、电路及检测维修方法。
(4)掌握点火系统的组成、电路及检测维修方法;掌握分电器、点火线圈等点火系部件的组成、工作原理、检测维修、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5)掌握照明系统、信号系统、报警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电路工作原理及检测、调整方法。
(6)掌握仪表装置的组成、工作原理、电路及检测维修方法。
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讲完理论进行实训,讲练结合。内容设计为任务驱动式的各个模块。本课程为考试课,期末70%,平时30%。